官方回应厦门给鱼做核酸
8月17日,一条“官方回应厦门给鱼做核酸”的报道登上热搜。
据台海网报道,厦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要开展1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人+物’同检”,渔船民和渔获都得接受核酸检测。
据厦门市海沧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的通知:渔民作业期间,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货上岸后,立即到指定核酸检测点开展“人+物”同检。
有媒体致电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厦门市全员都要核酸,渔获也要进行核酸。”
鱼会感染新冠吗?
专家:会污染不会感染
此前,上海一女士团购抢到一条鲈鱼,后给鱼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也有上海市民发视频表示,对买的鱼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也显示为阳性。
鱼为什么检测结果会呈阳性?这样的鱼到底还能不能放心食用?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检测的是新冠病毒膜外的蛋白,如果给鱼进行该测试后结果呈阳性,那么就说明这条鱼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了或者是出现了假阳性。”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采购的鱼在捕捞、宰杀、运输等各个环节,如果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鱼就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所污染,但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鱼类。
不论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只能证明被测样本上有新冠病毒的膜外蛋白或者新冠病毒内的核酸。很多时候新冠病毒在空气中暴露久了,虽然病毒表面膜蛋白和内部核酸还在,可以通过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出来,但是病毒已经失活,没有感染能力了。
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径为:直接接触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或者手部接触了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的物体,再由沾染病毒的手触摸了眼睛、口腔或者鼻腔黏膜。
据了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曾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经过人体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